http://www.xuexivip.cn/d/file/p/20231218/ec2c5c68eb9ad49c001632d2da85766a.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同济大学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同济大学下的一个二级院校,下设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5个系和CAD研究中心、CIMS研究中心两个中心。有研究生导师110名。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嵌入式系统”985平台、“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IC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Linux软件人才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学院设有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网格技术研究中心、基础软件中心、现代集成电磁仿真研发中心、半导体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网络化系统研究所、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微软、西门子、三菱重工、英特尔、摩托罗拉、诺基亚等12家IT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   学院学科领域宽广,专业覆盖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一级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博士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博士点。   学院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多达15个,1998年以来还相继拓展了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专业设置方面,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安全等7个本科专业。

同济大学 — 医学院

  同济大学的医学教育源远流长。1907年成立的“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也是同济大学的雏形。历经百年沧桑,在新世纪之初,医学重新扎根于同济大学,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此后同济大学的医学专业成为重点建设的学科,走上复兴之路。同济大学医学院通过“分段要求、贯通培养、坚持标准、合理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能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同济大学医学院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院系及同济大学医院管理处所组成。现有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附属同济医院、附属东方医院、附属肺科医院和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等5家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总床位数5000余张。拥有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脏疾病基础研究方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科、呼吸科、中医科、急诊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以及一批上海市重点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中心。此外,同济大学附属杨浦中心医院(筹),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筹)等两家医院已经挂牌。   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两大一级学科博士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同时是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此外还拥有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一级学科等硕士点5个和制药专业硕士点。主要承担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MBBS国际留学生和研究生培养。医学院走精品发展之路,每年招收临床医学本科生150名(包括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MBBS国际留学生班30名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约400名。   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271名,博士生导师143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3人、973计划和重大科研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5项)、一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和多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建有以课题组长(PI)为核心的新型学术管理体制,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聚焦“干细胞”、“免疫学”、“肿瘤”、“老年病”和“中医”五大领域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尤其是在“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获得国家973和重大专项多项资助,建有国家(华东)干细胞库和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2012年医学院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9项,各类科研经费近2亿。近年来先后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Am J Hum Genet》等刊物上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中华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在内的一批科研成果。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