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p/20190124/0aeada744dce5c4cfae99f579feb025d.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桂林理工大学 —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简称地学院)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产品设计(珠宝首饰)等7个本科专业;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在读学生人数140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职教师98人,实验教师25人。教师中有教授(含研究员)24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78人,硕士学位2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1人,广西区优秀专家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3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1人,广西教育厅“卓越学者”1人,桂林市首批“漓江学者”1人。拥有有色金属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近些年来,通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先后获得了《基础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质工程工程硕士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化学等4个广西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八桂学者”岗位,广西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积极承担各类国家级以及地方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六十多年来在广西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开展的有色金属找矿及其相关的研究工作成绩斐然。学院曾获得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记集体二等功等。   学院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目标定位,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突出,曾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2次和三等奖1次;“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二等奖1次和三等奖2次;连续三届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斩获三等奖。此外,学院党建工作、学生工作成果突出,先后获得广西区高工委授予的“党在我心中”主题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广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就业先进集体、区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桂林理工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属桂林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现设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自2012年起在区内按一本招生;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并于2014年开始独立招生,2014年获批准新设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81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21人(含外聘8人),硕士生导师93人(含外聘39人);有教授(研究员)2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35人;有博士后12人,博士63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5人、广西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师资力量雄厚。现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水污染控制技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环境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通过全国本科教育评估合格的专业1个(给水排水工程),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岩溶地区环境污染防治与水安全中心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学科3个(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重金属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广西自然基金创新团队1个(有色金属矿区的环境污染与植物地球化学及修复),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区域性行业废水治理与用水安全保障)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团队),自治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西部地区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院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近年来,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10多项,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等6项,2014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1人,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1人。2014年我院再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9月第一次获得),2015年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学院发扬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达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在内的各种奖项二十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多种载体和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四种能力”。学院在学校试点本科生导师制,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育人”的工作格局,让本科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的专业发展、学风培养、考研辅导、学生科技、就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一贯注重营造严谨务实的学风,培养出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连年总体初次就业率超过90%、考研录取率居校内前列,一批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河海大学等知名学府;学院成功举办了多场“雁山讲坛”活动,邀请到中科院院士薛禹群教授、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崔福义教授等专家为同学们作精彩讲座;组织同学参加“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得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奖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举办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营造科研氛围,打造出我院自主学术活动品牌;在第38、39、40、41届校运动会上,我院连续取得了男子总分、女子总分、团体总分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

报考常识

更多

教务公告

更多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