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p/20190124/4d33d2d292a4172257b20d677352f906.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长春理工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理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时成立的光学物理系,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薛鸣球院士、王之江院士等都曾在此任教。多年来秉承优良传统,坚持以理为主、理工融合的办学理念,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铸就了信誉卓著的品牌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2002年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后,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了理学院。   理学院设有应用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工科数学基础教学部、大学物理基础教学部6个教学单位。现有学生总数254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9人,硕士研究生408人,本科生2063人,留学生1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88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实验人员4人,博士生导师21人,正高职28人,副高职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建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吉林省科技创新团队4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0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3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3人。   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光电传感与物联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应用统计、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物理电子学为国防特色学科,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物理学为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9个本科专业。   学院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有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荣获4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吉林省精品课程4门,吉林省优秀课程10门,长春理工大学精品课程7门;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编出版著作、教材15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兵器工业教材工作委员会优秀教材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研立项7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30项。近三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2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荣获国家三等奖2项。   学院建有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长春市科技创新中心。在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原子分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导波光学、非线性物理及计算物理、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半导体激光器物理与技术、光电成像器件与系统、微纳制造理论与技术、红外技术与系统、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等领域拥有雄厚科研实力。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部委和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包括“973”项目2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等一批高水平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院同美国、俄罗斯、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其中27个省市区进入一批次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全国直辖市、沿海城市的比例达到31%,进入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为32%;本科生一次就业率比例为93%以上,考研率为28%以上,进入“985”“211”高校、中科院直属院所读研的学生比例平均为57%。   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一个以理为主、理工融合、军民兼顾、光电特色突出、基础和应用并重,多层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光电领域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实现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交融、军民兼顾,光电技术特色鲜明,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长春理工大学 —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院校,吉林省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授权单位,第6批博士授权单位。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授权学科中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2个、一流学科B类5个)。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   学校科研工作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法学、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屡创佳绩。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019项,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项目,6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014、2015年科研经费到款均超过2亿元。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现有在学研究生471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54人、硕士学位研究生4263人。学校拥有一支学养深厚、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973”首席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在这里云集。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4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始终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把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构建“大光电”学科体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通过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和访学资助基金等多个创新项目,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课程建设,调整课程结构,优化培养方案设置;加强教材建设,原版引进亚利桑纳光学中心教材,资助出版研究生特色教材多部;健全研究生教学和培养质量监督机制,实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与筛选制度,开展研究生教学督察和培养质量跟踪检查;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严格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实行学位论文匿名评审。   为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自2014级开始学校全面提高了奖、助学金额度及覆盖范围,同时为吸引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单独设立了“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学金”。此外学校还设有文体单项奖学金及多类企业专项奖学金等。

报考常识

更多

教务公告

更多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