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uexivip.cn/d/file/p/20231218/6b31fba4724bfd7f41b83327cec2bb3b.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中国科学院 — 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为创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心理科学发展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2015年,心理所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四类机构分类改革的特色研究所系列。   心理所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设有健康与遗传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社会与工程心理学3个研究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生物社会心理学联合实验室。   截至2019年5月5日,心理所有职工210人,其中研究人员151人(研究员45人、副研73人、助研33人),管理和支撑人员59人,中共“十九大”、“十八大”代表1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   心理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5个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并设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导师122人,其中博导51人,硕导71人;在读研究生30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9人,硕士研究生165人;在站博士后44人。心理所培养的毕业生曾有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0人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   2011年至2015年,心理所共承担科研项目342项,包括973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青2项、优青2项、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课题1项,B类课题3项;承担其他部委及地方委托课题109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批专利6项,主持发布国家非强制标准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项。共发表各类科技论文1684篇,其中SCI/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997篇,国内核心期刊收录论文454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107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9篇,最高影响因子为36.978;Q1类文章占SCI/SSCI发表文章的比例约为58%;出版专著/译著共计42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研究,有效服务于政府宏观决策,共提交咨询报告56项,其中24项被国家采用,6项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心理所建设了一流的科研支撑平台。实验平台包括由“多模态认知神经影像平台”、“生理心理学实验系统”、“认知与行为实验系统”和“动物实验中心”四大体系构成的公用实验平台,以及多个特色实验室,如人类嗅觉实验室、行为药理学实验室、视觉认知神经电生理实验室等,实验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心理所科研文献资源保障水平与国际重要心理学机构相当,建有纳入中科院知识库网格的心理所机构知识库,可为全国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工作者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出版三本学术期刊,包括我国第一本英文心理学期刊《PsyCh Journal》,及两本中文心理学期刊《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进展》。《PsyCh Journal》已被PsycINFO、Scopus、Medlin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数据库索引。两本中文刊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心理所是中国心理学会的支撑单位,团结引领国内同行共同发展。   心理所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教授、美国科学院和医学院院士Michael Posner教授是心理所荣誉研究员;德国科学院院士Ernest Poeppel教授是心理所特聘研究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Lars-G?ran Nilsson获批“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现有30余人次在国际重要学术组织和期刊任职。心理所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活跃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心理所积极践行科技服务社会。在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模式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成果,建立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引领和示范我国灾后心理家园的重建,获我国政府最高慈善奖“中华慈善奖”。在心理健康促进模式和体系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中科院工会共建“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中央国家机关96个部委的25万职工和中科院职工及家属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科技咨询为主要形式加强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域覆盖儿童与青少年教育、心理健康测评服务与产品开发、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灾后心理援助及社区心理服务,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持续的知识产权收益。   心理所打造了一系列心理学科学传播的品牌和产品。先后承担了中国科协“心理与健康”大型科普展览、北京市科协心理学户外科普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儿童心理健康巡展”等多项科普任务。连续多年参与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科学嘉年华”等公益科学传播活动。制作了近百种科普宣传品、科普挂图,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科普专业创作队伍。建设了总面积近500平方米,可容纳近百人同时参观体验的“心理梦工厂”,是国内首个以心理学科学传播为目的,集科普展览展示、科教活动、科技产品转化为一体的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基地,2013年获得“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心理所重视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全所上下团结一致,在“铭责、进取、开放、和谐”的核心价值指引下,朝气蓬勃地争取跨越发展。   “十三五”期间,心理所将围绕实现“十三五”战略规划目标,着力加强业已形成优势的“心理疾患的识别与干预”、“感觉信息整合及其脑机制”及“精细化社会治理中的心理与行为适应”领域的研究,力争实现重大创新突破;重点培育“创伤应激研究与心理干预”、“心理行为的个体差异及其毕生发展规律与应用”、“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认知神经基础及素质提升”、“人机系统中的认知能力增强”和“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心理行为研究及智能化应用”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 — 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和最早开展类脑智能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自动化所同时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布局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总体牵头单位,“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也是国内外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牵头承办单位,具有从智能机理、智能芯片、智能算法到智能系统完整的学科分布和优势领域。      六十多年来,自动化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发展初期,自动化所开拓了我国的控制科学,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年代,自动化所开创了我国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的新领域;1990年代,自动化所以控制科学为基础,率先布局了人工智能研究;2010年起,自动化所率先布局类脑智能研究;2018年,自动化所开启自主进化智能研究的新格局。   自动化所现设科研开发部门14个,包括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脑网络组研究中心等科研部门。还有若干与国际和社会其他创新单元共建的各类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截至2018年底,自动化所共有在职职工898人。其中科技人员69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3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21人;共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3人(新增2人);IEEE Fellow9人(新增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1人(新增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5人(新增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   自动化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722人(其中硕士生273人、博士生449人)。在站博士后81人。   自动化所长期坚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在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芯片等领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已形成从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到技术转移转化的智能技术生态,正在迈入国际上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机构。    近年来,自动化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发表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年攀升,多年位居北京市科研系统前十名。绘制的“脑网络组图谱”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量化神经处理器(QNPU)通过自主创新的架构设计和神经网络优化技术,首次在资源受限的芯片上实现了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的独立计算,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从中距离到远距离的可识别生物特征信息(虹膜-人脸-步态)全覆盖,研制成功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虹膜人脸多模态身份识别产品,在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推广应用,相关技术入选2018年度“十大技术突破”;音智能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受过大规模实际应用检验,系统接口已成为行业标准;基于自动化所语音识别技术的“紫冬语音云”在淘宝、来往等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客户端产品中得到推广;“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认证并进入临床应用;“仿生机器鱼高效与高机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制的机器海豚实现了1.5倍体长的最高直线游速,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机器海豚完全跃出水面;“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分别成功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中,为社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研制的AI程序“CASIA-先知1.0”采用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体系架构,在2017首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总决赛中7:1的悬殊比分战胜人类顶级选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博弈对抗领域的强大实力;与中国日报社合作构建“全球媒体云”综合平台,受到广泛好评;研制的电子光学玻璃印刷全自动AOI智能检测设备,可全面监控丝印关键制程品质情况,实现整个丝印工艺的全自动化生产,该技术一举填补了电子玻璃行业空白;“基于ACP方法的石化企业智能管理系统及应用”先后应用于茂名石化、齐鲁石化,为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并荣获“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努力创建规范高效、民主和谐、环境优美、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知名的国家研究所,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