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1.8万
学制:6天
上课形式:面授班
地点:北京
前言
人的素养乃至人格的塑造都离不开文化的熏染,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凝聚。中国哲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内涵、人生智慧和精神境界,其中优秀的传统资源经过现代转化能为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精神修养、审美情趣等提供诸多启示。中华文化与中国哲学课程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为塑造现代人的人格提供文化、理论积淀。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从而对中国哲学中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有基本的了解与准确的把握。
2、掌握中国哲学中重要概念、命题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厘清中国哲学的特点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3、深入了解中国哲学中的理论命题,如人性论、天人论、知行观、形神观等,并考察儒家、道家、佛教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不同回应与基本态度。
4、联系学术前沿和现实问题,对传统问题进行再思考和再分析,从而发掘传统理论中固有的价值与意义,丰富精神生活,为当下的现实生活提供精神力量。
依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开设中华文化与中国哲学短训班,特别邀请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享有学术声誉的顶级专家亲自授课,精简六天授课时间。希望促进哲学爱好者与企业高管学员建立广泛扎实的哲学概念,掌握系统的哲学思维方法,成为极具视野与格局的“新时代智者”。
一、校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隶属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组建,定位于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经邓小平、叶剑英同志亲自批准设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学科设置最完整、综合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世界宗教研究所,以建设世界一流哲学院为总体目标,坚持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突出精英化的教育特色,培养中国特色、学贯中西、引领未来的哲学专业人才。作为学院前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和世界宗教研究系,是中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第一批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第一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金岳霖、冯友兰、潘梓年、贺麟、朱谦之、沈有鼎、周礼全、梁启雄,虞愚、容肇祖、任继愈、王明、徐梵澄、马学良、王玖兴、杨一之、李泽厚、叶秀山、钟肇鹏、黄心川、余敦康、吕大吉、孔繁等许多声望卓著的学者都曾长期在这里工作。学院现有教师124人,教授73人,副教授4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5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4人。许多教师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其中学部委员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
二、项目特色
六天精简研修时间; 三大哲学领域主题; 多位顶级专家授课
高端研修平台:依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高端师资授课: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享有学术声誉的顶级专家主讲
高管人群定制:聚集爱好哲学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升哲学素养培养哲学思维
三、课程设置(共36课时)
第一单元:儒家思想
第一讲:孔子
第二讲:孟子·荀子
第三讲:朱熹
第四讲:王阳明
第二单元:道家思想
第五讲:老子
第六讲:庄子
第七讲:魏晋玄学
第八讲:隋唐重玄学
第三单元:佛教思想
第九讲:原始佛教
第十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
第十一讲:中国佛教八大宗派
第十二讲:禅宗与净土宗
四、专家师资
张志强: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导。哲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哲学研究》主编,《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中国近现代哲学等。
郑筱筠: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理论与政策、东南亚宗教、南传佛教、宗教慈善等。
魏道儒: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博导,峨眉山佛学院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中国宗教与文化等。
赵汀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经贴专家。研究领域:形而上学,政治哲学,伦理学。
陈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年鉴》编辑部主任,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执委(2020-2026),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资助计划(UNESCO Silk Roads Youth Research Grant)信托基金项目国际科学评审委员会(Scientific Panel)联合主席,国际易学联合会
刘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副主编。曾任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至2011年)、瑞典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2015年至2016年)。
任蜜林: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
王正:现任《中国哲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儒学》编辑部主任。
洪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谭德贵: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昭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儒学与儒教;宋明理学;明清儒学与三教合一;缄默维度与精神人文主义。
李志鸿:2007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生导师。
五、招生对象
本科以上学历,对中华文化与中国哲学有深厚兴趣,注重提升哲学思维能力的专业人士和企业高管。
六、学习安排
1、学制:6天(连续三个月,每月最后一个周末集中授课)
2、学习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本部(以及上海移动课堂)
七、结业证书
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考核通过者,将统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发放“中华文化与中国哲学培训班”结业证书,并加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红章、钢印、法人章,一年内享有参加校友会论坛、沙龙、俱乐部等活动的权利。
八、学习费用
1.8万元/人(包含学费、资料费;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资格审核通过者按照通知书要求缴纳学费。
九、缴费方式
1.通过电脑PC端,直接登录社科大收费管理系统的网上缴费平台
2.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财务处页面,点击“缴费平台入口”进行缴费。
3.退学、退费事宜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退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十、报名流程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近照(电子版);
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后,集中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录取;
3、学员收到录取通知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4、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报名电话:400-061-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