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7月,由原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和化学工程系合并而成,是我校唯一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研究型学院。学院秉承“公诚勇毅”校训、“三实一新”校风,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依托学校三航、材料、机械、兵器等优势工科,瞄准国家军民重大需求,努力建设以应用理科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理学院。
  学科特色鲜明
  学院面向国际前沿方向和国家重大需求,协同我校大工科优势,逐步建设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大学科群。现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光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学术型硕士点,3个工程型硕士点,9个本科专业。其中1个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4个工信部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光学),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应用数学),2个陕西省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光学工程)。物理学2012-2013年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2011年进入ESI(全球前1%)。建有数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超常条件材料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光信息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工程中心(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中心、橡胶材料与制品工程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心脏学计算与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师资实力雄厚
  学院依托“翱翔人才工程”、理学院青年教师培训班等平台,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支持体系,建设层级合理的人才梯队。现有教职工258人,其中教授64人,副教授、准聘副教授130人,包括两院院士2位(含外聘),长江学者5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青年千人”入选者1位,“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11位,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位,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位,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位,陕西省教学名师5位,陕西省“青年百人”入选者3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9位;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
  育人成果丰硕
  学院构建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理科拔尖人才。先后建成省级教学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名牌、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培养了全国优秀百篇论文获得者1名,提名者2名,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7名。
  科研成绩突出
  学院秉承“依托学校优势工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实现‘数理融合、理工融合、军民融合’”的宗旨,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建院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50余项,主持我校第一项国家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研制专项,2013-2016年国家自然基金资助数量名列全校前茅;科研经费逐年递增,从2011年的2480万元到2016年5670万,增长129%;近五年,在Nature Photonics、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奖6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8项。
  国际合作广泛深入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学生海外深造途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瑞瓦特大学、荷兰特温特大学等签订多个培养和双边合作协议,每年多名学生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资助下公派留学、访学、开展创新实验项目。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将紧抓基础学科大发展机遇,继续以学术为导向,以建设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为目标,力争在“培育创新人才、引育高端人才、引领原始创新、拓展国际合作、促进三融合(数理融合、理工融合、军民融合)”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课程汇总

专业 方向 上课地点 上课形式 学制 学费 类别 课程详情 在线报名 对比

报考常识

更多

教务公告

更多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