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跟毛泽东学管理和领导力

来源:在职研究生联盟网

时间:2024-01-23 13:36:28

作者:在职研联盟网


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层的领导人(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监级、经理级)

跟毛泽东学管理和领导力课程特色与背景

    【课程概述】

    如何决策?如何驭人?如何保证组织的执行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怎样做领导、怎样快速培养领导能力摆上了重要日程,那么如何快速提升企业的领导力呢?


    毛泽东深谙中国传统文化,通晓儒道释精髓。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巧妙地“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光明的解放之路。纵观他的人生轨迹,烙下了深深的传统文化智慧印记。


    本课程依据国学领导力理论,古为今用,全面解析企业领导面临的种种问题,通过企业管理中的典型案例,构建国学领导力模型,让领导者深刻体会如何学习成长、科学决策、组织团队、知人善任、培育团队。与一般领导力课程相比,贴近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理论架构严谨,可操作性极强,它给出了一系列科学而实用的方法。是一门即学即会、用之有效的课程。


    【课程目标】

    以毛泽东的管理、领导实践为主线,全面阐述领导力领域的“道、法、术”,融会贯通国学领导力的理论、方法、应用三个层面;确定卓越领导的素质,抽象概括六种领导力,构成国学领导艺术修炼体系;提升企业高层领导的综合管理素质,加强高层者的团队管理能力,培养完美的“儒商”领袖风范。


【参考资料】

《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心经》、《论语》、《孙子兵法》等。

课程大纲

引言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从春秋时期孔子开始一脉相承,以“三纲八目”为核心。其中,“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目。到了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佛家、周易、中医等优秀思想,再次焕发生机,成为经世济民之学,代表学说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其中,宋代朱熹编撰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千年来大学教育(精英教育)的纲领。

中国传统智慧的脉络是“以人为本”——儒家解决“人与人”关系;道家解决“人与自然”关系;佛家解决“人与心”的关系;医家解决“人与气”的关系;易家解决“人与时空”的关系。


一、持续成长的学习力

1.为学之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博学慎思”的学习方法。

——“知行合一”的学习方法。

——毛泽东对“军事”与“政治”的定义,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

2.向儒道释先贤讨教“如何学习”的智慧

——有教无类,因人而宜——儒教的“无可无不可”。

——先人一步,无为而为——道教的“无执故无失”。

——空杯心态,换位思维——佛教的“色空无碍”。

——“文人带兵打仗”是王阳明、曾国藩、毛泽东的相似之处。

3.经典案例分析学习力

——孔子弟子对“仁”的“差异化”学习。

——比亚迪汽车对新能源的“前瞻性”学习。

——老和尚的对是非标准的“超越性”学习。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运用“儒家”、“道家”、“佛家”精髓的经典案例。


二、多谋善断的决策力

1.谋略之基

——危机预防“不治已病知未病”(《黄帝内经》)。

——慎战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

——毛泽东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阴阳中和”四种谋略

——阴阳和三生万物

《道德经》对“阴阳” 二气的理解;

《道德经》对“中” 气的理解;

《道德经》对“和” 为常道的理解;

——时势,动静,趋避,中和

定时、定量、定性、定位;

——《三十六计》的阴阳规律

     阳谋、阴谋、中谋、和谋;

——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术,闪耀着《道德经》的光芒。

3.策案例分析——毛泽东《论持久战》

——攻守双方形势分析;

——攻守双方战略分析”;

“统一战线”采用和谋;

“以时间换空间”采用中谋;

“积小胜为大胜”采用阴谋;

“农村包围城市” 采用阳谋;

4.《孙子兵法》战略战术选择——

——战略选择

《谋攻篇》:以强击弱,成本领先战略(“群众路线”);

《虚实篇》:避实击虚,专一集中化战略(“坚壁清野”);

《军争篇》:后发先至,差异化战略(“各个击破”);

——战术选择

五德:正义、信息、权变、诚信、博爱;

五法:出师、用间、奇正、治军、全胜;

五步:社会责任、行业研究、灵活战术、客户承诺、资本运营;

赏析“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人才战略

赏析《五危》:

土行人,有“信”,但“有勇无谋”;

水行人,有“智”,但“贪生怕死”;

火行人,有“礼”,但“脾气暴躁”;

人,有“义”,但“偏执虚荣”;

木行人,有“仁”,但“顾虑过多”;

——毛泽东慧眼识人,评价“周恩来举轻若重,邓小平举重若轻”。


三、整合资源的组织力

1.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阐述“”道德伦理的高效组织力。

——举例说明如何协调“师徒”、“上下级”、“岗位”、“新老员工”、“部门”之间关系。

——赏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毛泽东从“尊孔”到“批孔”的过程。

2.毛泽东识人术——历代开国皇帝。

——毛泽东识人诗《沁园春•雪》;

——汉高祖刘邦(水行人);

——唐太宗李世民(土行人);

——宋太祖赵匡胤(木行人);

——元太祖成吉思汗(人);

——明太祖朱元璋(火行人);

3.毛泽东评“四大名著”人物。

——“四大名著”中的五行人物赏析(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毛泽东对“曹操”、“宋江”的评价。

——毛泽东生命中的左膀右臂——朱德、周恩来。

4.五行人格善用术 ——《黄帝内经》智慧。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主宾定位,“生”我者,我“克”者;

——楚汉战争时期的“刘邦团队”;

——《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

——毛泽东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四、带队育人的教导力

1.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

——毛泽东言“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佛教的教导力

——分析因果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信仰的凝聚力”——毛泽东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企业分层次信仰教导力:戒(基层)、定(中层)、慧(高层)。

3.做好团队文化教练

——案例分析:“曾国藩练兵”;

——集体人格与个体人格关系,“个人服从集体”的价值观;

——再论“情、理、法”


五、达成绩效的执行力

1.处事之要

——“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周敦颐《通书》)。

——毛泽东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强化执行机制

——执行不力的原因有哪些?

——向军队学习执行力(政治教育、赏罚分明)。

——赏析:《孙子兵法》的“令之于文,齐之于武”。

——毛泽东的“党指挥枪”与“连队设置政治委员”

3. 自我激励

——由“天”字引申出“工人阶级做天下”。

——“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得解放”。

——再论“责、权、利”


六、凝聚人心的感召力

1.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

——匡扶正义、追求真理;

——最具有感召力的东西是精神,不是物质。

——毛泽东的修养标准“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

2.以义统利

——团队文化到底应该是什么?

——团队文化基因来自哪里?

——团队凝聚力及和谐文化的构建方法(禅宗故事三则)

——毛泽东倡议向“雷锋同志学习!”

3.知足常乐

——道家和墨家的“俭”文化。

——平衡“眼前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案例分析:松下幸之助的“水库式”经营理念。

——毛泽东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课程常年开班,获取最新开班时间或内训详细方案和报价,咨询:400-061-6586

在线报名(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意向课程

请输入课程

*姓  名

请输入姓名

*手  机

请输入手机号码

在职研选课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