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国学与人文精神
国学与人文精神课程特色与背景
【课程背景】
《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出了以“天人合一”为人文精神总纲的重要性。人文精神是一种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
中华民族秉承“天下”观点,“天下”是指天下人心,也是指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古贤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一种概括和总结。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充足,到处都充满惟利是图、追求名利、无限享乐的引诱下,众多员工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扭曲,他们陷入价值困惑。由此,他们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昔日的激情,更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该做何事......更可惜的是他们对真理和金钱的取舍颠倒,对做人标准模糊不清,对个人目标茫然不知,感觉到了空虚,生活没有一点情趣和品味,生命没有一点光泽。
关于人生有四句话:㈠、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㈡、人生没有重来;㈢、如果找到人生的精神家园,就离幸福不远了;㈣、圆满人生,经历四个阶段——1、谋生;2、事业;3、艺术哲学;4、宗教。
如何秉承圆满人生的“王道”?如何找到生存发展的“新驱动”?如何进入人生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智慧的营养,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为我们点亮了一盏人生价值观的明灯!
儒家讲求——“中庸”,道家讲求——“太极”,佛家讲求——“因果”,医家讲求——“五行”,易家讲求——“天地人和”。这些都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和头脑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企业基本经营理念之下,必将焕发崭新的、强劲的生机。
【培训目的】
将国学故事化﹑通俗化、案例化,与员工实际相结合, 以心理疏导和心理需求为重点,授业解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注重趣味性和煽情效果。让员工在国学的分享中获取经验知识和生命智慧,接受文明的熏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自觉自发地工作,爱岗敬业。
读书体会:稻盛和夫《活法》哲学精要
——人格=性格+哲学
——左右人生的两大力量=命运+因果
——绩效=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课程大纲
内容:涉及周易、佛家、道家、儒家、中医等哲学思想。
国学中的人文精神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儒家解决“人与人”的关系;
——道家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佛家解决“人与心”的关系;
——医家解决“人与气”的关系;
——易家解决“人与时空”的关系;
一、 周易的“天地人和”智慧
1、乾卦、坤卦的哲学模型。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易经》)
2、三易——不易、变易、简易。
——天文学启示录。
——周易解释2012年世界灾难预言。
3、周易的时空模型(九宫八卦)
——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规律。
——与时消息、与时偕行。
4、敬天爱人。
——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易经》)
——立命之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
5、一阴一阳之谓道。
——提升团队执行,向军队学习(政治教育、赏罚分明)。
——赏析:《孙子兵法》的“令之于文,齐之于武”。
二、佛家的“因果”智慧
1.开智慧——教我们看得更高更远。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2.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左右人生的两大力量:命运+因果。
——慈悲、平等、布施。(举例:乞丐与富翁)
——立命、改过、积善、谦德。(《了凡四训》)
3.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明性见性,“转”境界。
——忘我、慈悲、智慧、自在。(《六祖坛经》)
——超越性思维。(举例:解决交通问题的智慧)
4.佛教故事集锦。
——故事一:老和尚的是非观。
——故事二:渐悟与顿悟。
三、道家的“太极”智慧
1、道法自然。
——福祸相依的前瞻性;
——大公无私,有舍有得;
——上德不德,一视同仁;
——不言之教,以身作则;
——上善若水,虚怀若谷;
2、知足常乐。
——道家和墨家的“俭”文化。
——平衡“眼前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案例分析:松下幸之助的“水库式”经营理念。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对“阴阳”、“中”气的理解;
——《道德经》对“和” 为常道的理解;
4、“阴阳中和”四种谋略。
——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道德经》,难分伯仲?
——迈克尔•波特的三种营销战略与《三十六计》,孰优孰劣?
——《论持久战》中的道家智慧。
“统一战线”采用和谋;
“以时间换空间”采用中谋;
“积小胜为大胜”采用阴谋;
“农村包围城市” 采用阳谋;
5、《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
——慎战、自保、全胜;
——“先敌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战而屈人之兵。”
四、儒家的“中庸”智慧
1、士大夫情怀“以义统利”。
——义为宜,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普世价值观)
2、儒学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修己安人。
——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责、权、利”管理智慧;
责任观(匹夫有责):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权力观(能上能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利益观(为己为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儒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为王”的方法论。
——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伦理“百善孝为先”重视家庭与集体。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知行合一”的认识实践统一论。
——学问思辨,学而时习之。
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以中为用” 动静有度。
——忠恕结合。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6、“王道”以理服人。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
——人治、德治、法治;
7、规划圆满人生;
——牧童对话“吃饭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四层境界“谋生、事业、哲学艺术、宗教”;
——精神修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8、案例分析——曾国藩练兵。
——最具有感召力的东西是精神,不是物质。
——成也文化,败也文化。
五、医家的“五行”智慧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黄帝内经》,异曲同工?
——马斯洛的理论核心是“五行”(金木水火土)
——《黄帝内经》“五德”心理学(仁义礼智信);
——迎合消费者心理。(举例:世界500强企业的广告语)
2、五行人格识人术;
——体验:性格自测。
——赏析《孙子兵法九变五危》:
土行人,有“信”,但“有勇无谋”;
水行人,有“智”,但“贪生怕死”;
火行人,有“礼”,但“脾气暴躁”;
人,有“义”,但“偏执虚荣”;
木行人,有“仁”,但“顾虑过多”;
——《沁园春•雪》总结历代开国皇帝的五行人格。
汉高祖刘邦(水行人);
唐太宗李世民(土行人);
宋太祖赵匡胤(木行人);
元太祖成吉思汗(人);
明太祖朱元璋(火行人);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的五行人格。
3、五行人格用人术。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主宾定位,“生”我者,我“克”者;
——楚汉战争时期的“刘邦团队”;
——《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
4、五行人格的养生养心术。
——养生之道(春补脾胃、夏补心小肠、秋补肺大肠、冬补肾膀胱);
——养心之道(怒伤肝以悲胜之、喜伤心以恐胜之、思伤脾以怒胜之、悲伤肺以喜胜之、恐伤肾以思胜之);
5、危机预防“不治已病知未病”(《黄帝内经》)
——经络保健抗压力;(12经络与12时辰)
——掌纹诊病亚健康;
——体验自我经络按摩。
课程常年开班,获取最新开班时间或内训详细方案和报价,咨询:400-061-6586
上一篇:(内训)精益生产管理
下一篇:(内训)人性化管理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