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p/20190123/3f94be7732dda92da634177e8f44f22c.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 — 针灸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于1980年在全国率先成立,2009年更名为针灸学院,2013年底更名为针灸推拿学院。1982年,第一套全国高等中医药针灸专业教学大纲及六门专业课程教材编写成功,为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1983年,首创实验针灸学,1989年,实验针灸学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颁奖;1999年建立了以课程优化整合为特色的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新课程体系;2002年,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参与编写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8部;2004年,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4部;2005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情况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设有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骨伤班(或天津医院班)、康复治疗专业。   设有针灸学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针灸临床基础教研室、实验针灸学教研室、推拿学教研室、中医骨伤教研室、康复基础教研室和康复治疗教研室,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针灸学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和针灸标准化研究所。   2006年,针灸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针灸推拿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生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第十届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08年,针灸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针灸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学(针灸为主体)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针灸学(对外教育、中英对照)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2009年,针灸推拿学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二级学会)挂靠针灸学院。2011年,针灸推拿学被评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康复医学专业被评为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2012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医院联合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骨科学院,暂时挂靠在针灸推拿学院,2013年,《针灸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学院领导   针灸学院书记:孟红   针灸学院院长 郭义   针灸学院副院长 陈爽白、王卫   专业介绍   中医学专业骨伤班(或天津医院班)   培养目标   掌握中医药学和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及临床诊疗技能,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具有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类课程、西医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医临床类课程,西医临床类课程、中西医骨伤医学类课程、科研能力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   专业特色   本专业班主要与天津医院合作办学,天津医院(天津骨科医院)是一所以骨科为重点, 以现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为特色的融医教 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是中国骨伤科的摇篮,全国著名的骨科基地。   学制学位   学制5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直接报考研究生或到中医医院、综合医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中医骨伤相关的教学、科研、医疗和医务行政管理工作。   针灸推拿学(五年制)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熟悉现代医学相关知识,以针灸推拿为特色的临床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课程、现代医学基础课程、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针灸医籍及各家学说、经络腧穴学、针灸处方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推拿学基础、推拿治疗学、中医伤科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等。   专业特色   针灸推拿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为全国针灸中心。本专业为我校特色王牌专业。   学制学位   学制5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各级中、西医医疗机构从事相关临床工作;也可到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医学、中医、针灸、推拿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康复治疗学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诊疗技能,熟悉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相关知识,能够将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的康复治疗师。   主要课程   现代医学基础课程、中医学基础、生物力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理疗学、作业疗法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心理学、临床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社区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基础、推拿治疗学、中医伤科学、西医内科学、神经病学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天津市新型战略产业相关专业,符合社会需求。   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不可报考执业医师考试,不能成为临床医师。)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各级医疗机构、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也可在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康复教育科研工作。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2009年9月,为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学科建设,将基础医学院和医疗系两系合一命名为中医学院。围绕天津中医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办学方针,中医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师资力量   中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站教工总人数的50%,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占专职教师总人数的50%。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其中市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0个;市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中医学院承担着学院各专业、各层次中西医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等20余门课程的基础教学任务。   专业设置   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班)   培养目标:以“九年一贯、整体优化”为原则,培养造就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宽厚基础,中医文化素质高,拥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具有运用中医药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传承发展中医药理论能力,掌握较为扎实的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与基本技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课程学习: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教育课程,四部经典、方剂学、病理学、诊断学等中医和西医基础课程,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以及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等学位课程。   临床实践:完成通科临床轮转和专科训练。   专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完成文献查阅、综述撰写、实验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等科研环节训练。   学制学位   该培养模式学生在达到各个阶段学业要求后,可以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各类各级医院从事医疗,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医学(“5+3”一体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掌握系统扎实的中医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具备较强的中医思维能力、传承能力、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临床一般问题的解决能力;能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和中医药事业管理工作,具有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本科阶段: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内经选读、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外、妇、儿、伤科学、现代医学基础课程、西医内、外科学等。   研究生阶段:临床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循证医学等临床问题研究能力类课程;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中医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针灸推拿(含康复)、急症等临床实践能力类的科目。   学制学位   完成5年本科学习并考核合格后,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3年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阶段学习。该专业实施分阶段管理,本科阶段按照本科5年制管理办法执行,硕士阶段按照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执行。完成这两个阶段规定的全部学习内容,通过规定的全部考核环节,以及通过国家中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后,可以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六个证书。   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儿科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掌握系统扎实的中医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具备较强的中医思维能力、传承能力、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承担中医儿科科研、教学和临床医疗工作,具有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本科阶段: 本科阶段课程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 中医学专业课程 ,包括 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内经选读、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以及 现代医学基础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 ;另一类是儿科专业方向课程 , 包括小儿推拿学、儿科保健学、小儿 急症学、小儿合理用药等。   研究生阶段:临床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循证医学等临床问题研究能力类课程;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中医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针灸推拿(含康复)、急症等临床实践能力类的科目 ,其中 包括9个月的儿科专科规培。   学制学位   完成5年本科学习并考核合格后,进入我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3年中医儿科学专业型硕士学位阶段学习。该班实施分阶段管理,本科阶段按照中医学专业本科5年制管理办法执行,专业型硕士教育阶段按照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执行。完成这两个阶段规定的全部学习内容,通过规定的全部考核环节,以及通过国家中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后,可以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中医儿科学硕士毕业证、中医儿科学专业型硕士学位证、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六个证书。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或到各类各级医院从事中医儿科医疗,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医学(五年制)   培养目标   中医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中医学事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专业实践技能,掌握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疗等领域从事中医医疗、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方面工作的,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素养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内经选读、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内、外、妇、儿、伤科学,现代医学基础课程、西医内、外科学等。   实践环节: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实习等   学制学位   学制五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到各类各级医院从事医疗,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培养目标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的;具备食品检测和分析、食品品质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以及营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相关问题的;具备应对市场变化、跟踪食品质量与安全新技术和新变化、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发展要求能力的;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技术、管理、策划、生产、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和掌握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以及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安全检测与营养分析技能,具备食品安全与营养评估,产品开发,以及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食品营养检测分析技能;   4.熟悉国家的食品卫生法规;   5.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主要课程   预防医学、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学、分子营养学、临床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评价体系、食品工艺卫生学、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学科优势   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饮食、营养方面的传承,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现代营养学及食品卫生学方面知识的同时,具备中医营养学的特色,拓展学生能力。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预期及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到食品企业、食品检验、卫生防疫、科研院所和医院临床营养科等领域,从事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技术、管理、策划、生产、研究等工作。   学院理念   中医学院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迎接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校总体发展部署为目标,全院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彰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医学院教学科研新局面,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中医药专业人才而努力。

报考常识

更多

教务公告

更多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