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p/20190124/24be9d9c07b65682063d7ce03f82fec6.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安徽财经大学 — 工商管理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于2010年7月,是由原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与商务学院调整组建而成。原管理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安徽财贸学院合作经济系。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六个系,开设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办学资格。{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化为一级学科,展示归为工商管理学院管理} 概述 该系始建于1988年,后先后更名为企业管理系、工商管理系。2005年1月,以原工商管理系为基础,组建管理学院。原商务学院的前身为贸易经济系,始建于1959年5月。2000年,贸易经济系分设为市场营销系和国际经济贸易系,2005年1月,以市场营销系为基础成立了商务学院。学院拥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专业3个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旅游管理硕士(MTA)两个专业学位点,其中企业管理为省级B类重点学科。设有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现代营销与物流管理、商品学等五个实验室,其中电子商务实验室为校重点实验室。学院还设有创业与企业成长研究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等三个校级研究机构。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1人,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3人,博士(含在读)2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8人。学院拥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学院注重通过加强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及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余项,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社会经济体制比较》、《经济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本。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成效显著,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继《管理学原理》被确认为首批重点课程之后,《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又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组织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案例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 科研概况 多年来,学院承担了安徽省“112”工程培训计划、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培训任务以及营销员(营销经理)资格认证、高级物流员资格认证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等教学和培训工作,为社会培训了大量急需人才。学院同时还与五矿发展、丰原生化、安徽水建、安徽省旅游集团、淮化集团、德力集团、合肥百货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 办学理念 从严要求,勤奋务实,是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和教学的宗旨;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是工商管理学院追求的管理目标;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是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培养方向。管理策划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在校内颇具影响力,演讲赛、辩论赛、文艺、体育活动在安徽财经大学享有较高声誉,知识竞赛生动活泼,社会实践活动有声有色,使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曾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2009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2010年)、 “第四届‘用友杯’ERP沙盘对抗赛”安徽赛区二等奖(2008),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赛区特等奖(2008), “用友杯”ERP管理沙盘大赛安徽赛区第三名(2008),安徽省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决赛银奖(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02)。学生一次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深受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欢迎。 工商管理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当代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熟练运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具备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实践工作和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大量的管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管理模拟及社会实践活动,接受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综合训练;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在企业管理、创业管理、投资分析、国际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优势。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专业素质以及人文素养,拥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从事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能力; 3. 掌握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具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创造性开展企业管理工作; 5.熟悉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及其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国际企业管理的规则与惯例; 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发展及动态,掌握文献检索及资料处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三、学制 该专业基本学制为4学年,并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凡依照培养方案提前学完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允许提前毕业(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延长在校学习期限,但不得超过两年延长期。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士授予办法》规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按学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弹性学制内学生可以选读双专业、双学位。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2学分)、农村社会调查(1学分)、城市社会调查(1学分)、专业调查(1学分)、专题调查(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共16学分。 市场营销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现代营销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现代营销管理理论与技术,熟悉国内外企业活动中的营销业务,能在企事业单位、大中专学校、科研机构中从事营销管理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整合和发挥我校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交叉性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学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营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营销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组织营销、流通和服务营销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两大培养方向。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经济、法律、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打好营销管理的素养,在营销的思维、观念、方法和能力上得到系统扎实的训练。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具备从事企业营销策划与管理的能力; 3. 具备评价与选择营销方案和进行营销系统分析设计的能力; 4. 掌握公司营销活动的方法和技巧,从事营销管理的初步能力; 5. 具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从事营销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6. 熟悉国内与国际营销活动的法规与伦理; 7. 了解营销在国内外发展的理论前沿和科技动态; 8. 能用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学年,并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凡依照培养方案提前学完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允许提前毕业(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 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延长在校学习期限,但不得超过两年延长期。 对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学分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及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由军训(2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实践(2学分)、农村社会调查(1学分)、城市社会调查(1学分)、专业调查(1学分)、专题调查(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共16学分。

安徽财经大学 — 经济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前身为经济学系,成立于1994年,后与金融学系合并为经济金融学院,2008年独立设置为经济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下设经济学系、国民经济管理系、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司经济研究所和经济分析实验室等机构。 概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占18.42%),副教授13人(占36.84%);博士7人(占18.42%),在读博士13人(占34.2%),硕士14人(占36.84%)。另在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聘请客座教授7人,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大中型企业聘请硕士生实践导师6人。现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校学术带头人3人;在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和常务理事的9人,在安徽省学术团体中担任副会长1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 以专业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是学院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现拥有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3个硕士点和经济学、经济学(公司经济)、投资学、国民经济管理4个本科专业。经济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安徽省首批特色专业;《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公司经济导论》校级精品课程。采取互惠互利形式,学院先后在省内外16家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学院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放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严格教学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以科研促教学、科研带动学科建设,是学院长期不懈的举措。通过学校激励、学院整合和教师努力,逐步形成了方向明确、特色突出、团队合作、人人参与的良好科研氛围,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育科学项目1项,全国统计科研项目4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2项,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0项,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招标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7部、教材20部;在国内外各类期刊杂志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获得省部级社科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学术影响。目前,我院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年会、全国《资本论》研究学会、安徽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的理事单位,安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处设在我院;并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编译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和科研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00多人,硕士研究生40多人。学生考研率稳定在20%左右,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十多年年来,我院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000多名本科生、100多名研究生,他们大多分布在经济、金融、投资等行业和教学、科研单位。 近年来,学院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学院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对接,发挥“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研究优势,定期发布“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和“安徽城市经济竞争力报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还先后承担了10多 项地方政府委托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任务,提交的研究报告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同和采纳。 师资队伍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占18.42%),副教授13人(占36.84%);博士7人(占18.42%),在读博士13人(占34.2%),硕士14人(占36.84%)。另在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聘请客座教授7人,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大中型企业聘请硕士生实践导师6人。现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校学术带头人3人;在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和常务理事的9人,在安徽省学术团体中担任副会长1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 科研概述 积极发挥科研促教学、科研带动学科建设,是该院长期不懈的举措。通过学校激励、学院整合和教师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方向明确、特色突出、团队合作、人人参与的良好科研氛围,取得了优异成果。截至目前,该院取得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5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重大科研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取得的各类科研奖励3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的奖项8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教材2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在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术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聘请国内知名经济学来该校、该院讲学,先后有宋涛教授、杨瑞龙教授、石磊教授、饶会林教授、刘瑞教授、黄卫平教授、程恩富教授、卫兴华教授等20余位专家学者,并聘为该院兼职教授;二是积极参与全国性的学术机构,承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该院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委员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年会、全国《资本论》研究学会、安徽经济学会等机构的理事单位,多名教师担任上述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委员,2004年10月该院原经济学系承办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委员会04年年会暨城市与区域研讨会,在城市经济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安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处设在该院;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编译局等单位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和科研合作关系;四是紧密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为地方和行业的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先后与安徽各大商业银行、国元集团、蚌埠市新城区、龙子湖区、等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科研合作关系,使教学与科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为该院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保证。 组织机构 该院坐落在安徽财经大学龙湖东校区,机构设置有:院直办公室,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团学办公室;教学系,包括经济学系、国民经济管理系;研究所,包括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安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处;经济分析实验中心,下设经济分析实验室。 专业设置 经济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思维范式,理论功底深厚,具有分析研究经济问题和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理论政策研究部门、各种经济机构和各类公司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咨询、策划、经营管理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资本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产业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前沿、经济博弈论、经济分析方法与手段(实验课)。 工作适应范围: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理论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公司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咨询、策划、经营管理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 经济学(公司经济)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掌握公司经济及公司运营的基本理论,知识面宽广,具有分析研究公司经济理论和从事公司经营管理与投资决策的能力,能在各类企业与公司、各种经济机构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公司经济分析、决策、经营管理的实践工作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史、产业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现代公司经济导论、经济分析方法与手段(实验课)、公司经济分析、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公司决策理论与方法、项目投资与管理、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管理。 工作适应范围:国内各种类型的公司和大中小企业;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公司和中介机构;国内各级经济管理和政策咨询部门;各类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 国民经济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和业务操作技能,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级银行金融组织、大中型企业、社会中介机构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决策、规划、咨询和经济管理等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和各类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国民经济管理学、国民经济核算概论、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规划学、产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模型与方法、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调控、外国宏观经济管理、国民经济学专题前沿讲座、经济分析方法与手段、政府管制经济学、城市规划与管理、投资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调控、国民经济学专题前沿讲座、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经济分析方法与手段(实验课)、公共投融资理论、投资项目管理、投资经济学、证券理论与实务。 工作适应范围: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级银行金融组织、大中型企业、社会中介机构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决策、规划、咨询和经济管理等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和各类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生教育 政治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致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较系统地了解西方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知识,较清楚地了解国内外经济理论的最新动态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毕业后能够在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实际工作部门从事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质。 阅读、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环节时间不超过一年半,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对于学位论文不能按时答辩者,可申请保留答辩和学位授予资格并办理相关手续,但应在四年内完成学业。 研究方向的设置 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系统运用经济学知识和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不同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着重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中的基础性专业。 本专业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即: 1、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2、企业理论与企业改革研究 3、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培养方式和方法 1.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入学后2个月内在导师组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经院审核批准后,报送研究生部备案。 2.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导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为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3.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 4. 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研究生进行培养。 5.要提倡和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申请各种科研基金或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1.课程设置以学生掌握有关政治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实际技能为原则。强调学生应构建广博、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置既重视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学基本训练,又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注重实际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学分要求 政治经济学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选课、补修课。 1.公共必修课6门(18学分),第1-2学期开设。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研究生英语2门公共学位课程、中级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门学科基础课程、计量经济学和统计方法与技术2门方法论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的开设体现硕士研究生在学科基础理论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 2.专业必修课5门(12学分),第2学期开设。专业必修课是指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其开设体现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本专业范围内应掌握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系统专门知识。 3.专业选修课(8学分),第3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是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国民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加深各研究方向必要的知识面以及进行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它是必修课程的延伸,应充分体现本专业研究方向特点。专业选修课的备选课程为8门。 4.任意选修课(4学分),第2-3学期开设。任意选修课是为了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根据学科发展的综合化、学科的新兴交叉与边缘学科不断出现的趋势而开设的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由各学院(所)提出申请,由研究生部根据需要统一开设。 5.补修课 3门。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按要求补修与政治经济学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为导师组指定辅导书目学生自学,补修课的考试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时间为第二学期开学初。 政治经济学专业公共必修课及专业必修课中包含学位课程6门,学位课程总学分20学分

报考常识

更多

教务公告

更多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