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p/20190122/38edd8e92314b79e3e65a6f7eb9371cb.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中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所国家级研究中药的专门机构。自1983年起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中药研究所经过六十余年的科学研究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批从事文献、中药资源及品种鉴定、化学、质量标准、炮制、制剂、药理、毒理和新药研发等的科技骨干。全所现有职工400余人,设有中药理论与本草文献研究中心、生药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中药制剂研究中心、中药炮制研究中心、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心、中药药理研究中心、生物力药理学研究中心、中药安全评价中心(GLP)、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中心、中药新药研发中心、中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数据中心、整合中药学研究中心、雾化吸入制剂研究中心和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与中药研究所一体化发展,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任命,我所屠呦呦研究员为该中心主任。拥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办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及科普期刊《家庭中医药》。设有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   中药研究所构建了中药理论、中药产业关键技术、中药创新药物关键技术等完善的中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药新药研发的技术平台。中药理论研究重点进行中药药性理论、方剂配伍原理、炮制原理等研究。中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中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重点进行中药鉴别与质量控制、中药炮制、中药制药工程化以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研究,为中药产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中药创新药物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中药新药创制的核心环节,重点进行中药信息与数据挖掘、活性筛选与药效评价、化学提取与分析、中药制剂、中药代谢及安全性评价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 (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73项,已获科研成果奖266项,其中国家级奖19项;开发新药32个,出版中医药著作215部;发表论文5008篇。我所屠呦呦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2011年被授予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获得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奖和诺贝尔医学奖,2016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   近年来,中药研究所在高水平论文发表、成果获奖、项目经费、新药研发、企业服务、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环境设备升级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五年,在国际知名杂志 Sci Rep,Biotech. Adv.,PNAS,Bio Rev., Chemical com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等发表SCI论文720余篇。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获奖成果水平明显提升。纵向课题经费创历史新高,承担国家各类重大科研项目数量稳步增长。新药研发实现跨越式突破,金柴抗病毒胶囊等新药完成临床或新药申报。横向服务合同额和到位经费快速增长,科研转化能力大幅加强。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引进一批具有海外研究背景的优秀人才,提高了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优化梯队结构。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奥地利、挪威、日本、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8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进行科技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完成国际化标准实验室改造,优化科研环境,现拥有600兆核磁共振,LC-MS单四级杆质谱仪,TRAP-MS离子阱质谱仪,高内涵细胞分子影像仪,基因分析仪等一批高性能科研仪器,为开展中药鉴定、制备工艺、生物技术、质量控制、药理毒理等专业研究提供精良的设备保障。现有图书馆藏4万余册。

中国中医科学院 — 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国内唯一从事中医药信息研究与教学的部属综合性科研院所,其隶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为馆所合一的二级独立法人单位。信息所/图书馆是文化部授予的“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单位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临床与情报合作中心单位之一,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信息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现有藏书40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1.3万余种11万余册,约占存世中医古籍种类的60%;电子资源18种,自建各类数据库60余种、总数据量达150G,建立了中医药数据远程共建共享平台。   信息所共设8个研究室、2个中心,分别为文献资源研究室、古籍资源研究室、多媒体资源研究室、科学数据研究室、情报研究室、信息技术研究室、中医药信息原理与标准研究室、临床应用信息研究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统计中心及编辑出版中心。坚持以中医药文献资源、中医药信息标准、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中医药信息统计、中医药临床应用信息建设及中医药战略情报分析为研究重点;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信息应用方法学重点研究室”及“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三级实验室”为纽带,重点加强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建设,全面推进中医信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医信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全国首家中医药信息学博士后工作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工作。现有职工87人,90%以上为中医药、信息管理、计算机、编辑出版方面的专业人才,硕士以上学历研究人员占60%以上。我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二等奖4项、三等1项,部局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我所/馆主办的3本中医药信息类期刊——《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以及《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其中《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原刊名为《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历史沿革:   1981年5月3日,卫生部批准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图书馆、情报室合并成立“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198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并入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1985年10月,“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1986年6月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1993年5月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06年4月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