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p/20190129/4fe02f4c8c33cd8bf8c4e6c6657642d0.png

在职研究生

招生院校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Tianjin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建筑老八校”之一,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截至2017年12月,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 [2]  ;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9人,其中本科生17724人,硕士研究生11410人,博士研究生4025人。有64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后。甲午战败,举国图强,   洋务运动实业派代表人物盛宣怀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1892年盛宣怀上任津海关道后,开始筹备办学。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   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   1899年,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第一届学员毕业。1900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由于成绩最优,香港学员王宠惠成为“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   北洋大学堂按照美国近代模式办学,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建立了一   北洋大学堂历史图片   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至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今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东院)正式复课。   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应外交需要附设法文班、俄文班,1907年开办师范科,至此北洋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中华民国/国立北洋大学时期   专办工科时期   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   北洋大学堂历史建筑(今河北工业大学校内)   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大学区制废止,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于1933年开始成立研究所,1934年,其组织章程经教育部核准,1935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   抗战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   国立西北工学院(又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即天津大学)与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即东北大学)合组而成,学院设在陕西城固县古路坝。   1941年10月,各届北洋校友就复校事宜进行了磋商,决定在呼吁恢   天津大学   复国立北洋工学院的同时,筹设私立北洋工学院,由全国北洋校友共同筹办。在此压力下,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英士大学,将其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任陈荩民为代理院长,因地处浙江泰顺,故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同期,李书田于1944年春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下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两系,并以北洋治学精神主持西京分院。   理工结合时期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北洋广大师生校友提出了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的强烈要求。1946年初,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   北洋大学堂   1945年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复校开学,并增设了理学院,进入理工结合时期。复校后,北洋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制定了“决不忽视穷究学理,同时注重科学应用,使理工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针,并积极付诸实施;同时,成立土木、水利、采矿、冶金和化学工程等五个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并着手招收研究生,被各界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期   1949年1月,天津解放。4月,北洋大学在原校址正式开学复课。   天津大学校门   1949年11月起,北洋大学隶属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此后,北洋大学进行了增强教师阵容、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造后的北洋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学校设立理学院、工学院。   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前,天津大学设土木、水利、采矿、纺织、冶金、机械、电机、化工、地质、数学、物理共11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系并入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此后,从天津大学调出的科系还有:   抽调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   抽调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为主体组建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   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现中国石油大学);   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采矿系采煤组调至中国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   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调至武汉水利学院(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土木工程系测量专业调至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矿冶工程系调唐山成立河北矿冶学院(现河北联合大学);   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   抽调电信系为主体组建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   院系调整后,天津大学迁入南开区七里台新校址。   1955年,学校重新招收研究生。   1958年又从天津大学抽调力量重新组建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   1959年,天津大学被定为首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   1966年文革爆发,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了学校事业的正常发展。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后,天津大学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科研秩序,并于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78年2月,天津大学第一批恢复了文革前直属教育部领导的重点高校地位。   1978年,天津大学陆续建立了天大一分院、二分院、三分院、四分院   。后四分院(天津大学建筑分院)成为了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天津城建大学),一、二、三分院成为了天津理工学院(现天津理工大学)。   1979年,天津大学提出了把学校办成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调整系科设置,兴办理科专业和理工结合的新专业,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   1981年10月,国务院决定高等学校实施学位制并授权天津大学为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1984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   1980年,天津大学举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校庆―85周年庆典。1983年学校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系。   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时期   1995年5月,天津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中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全校师生员工和2万余名海内外校友参加了这一盛大庆典。百年校庆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荣毅仁等分别题词,李瑞环、李岚清、吴阶平、孙孚凌等出席庆典。   天津大学从1997年始推行学院制改革,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将原有的办学系和所组建为11个学院。同时,从1985年起学校即开始试行有计划、有指导的学分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又进行了专业结构调整,注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与综合。   2000年,入选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9年,天津大学化工专业通过“Master Level”国际认证,天津大学化工专业成为国内高校首家通过IChemE认证,也成为亚洲仅有的两所通过“Master Level”认证的高校。同年,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成立。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共建天津大学。   2012年,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   2013年,由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为牵头单位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同年,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开工建设,2015年一期投入使用。   2014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MBA、EMBA、MPA专业学位教育项目通过世界三大商科教育认证机构之一AMBA的认证,成为国内首所三个项目均通过认证的高校。同年,以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为基础的天津应用数学中心获批成立,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上海数学中心之后第三个以省市命名、设在高校的数学中心。同年,天津大学相继成立天津市能源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国际工程师学院。同年9月,国家能源局倡议、天津大学牵头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届能源部长会议上正式成立。   2015年2月3日,天津大学联手中科招商集团挂牌成立“宣怀学院”   2016年12月29日,学校在北洋园校区召开大会宣布重新整合理学院、成立数学学院。   2017年5月25日,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7月2日,学校与天津市天津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关系协议,并挂牌天津大学天津医院。8月23日,天津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共同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建“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备忘录。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月,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揭牌仪式   2018年1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9日,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揭牌成立,此为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交流基地。5月16日,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揭牌成立。10月,《2017-2018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发布,天津大学在高校社会影响力榜单排名第九,高校媒体影响力榜单排名第九,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榜单排名第六。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11月29日,天津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1日,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市政府、福建省教育厅在福州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落户滨海新城。12月9日,天津大学医教联合体成立,学校与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关系协议,合作共建附属医院。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Yantai University)简称烟大,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是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内距海最近、拥有海岸线最长的滨海大学。     烟大创建于1984年7月,在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名誉校长张承先同志关怀与指导下,经原国家教委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援建,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 [1]  定期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使烟台大学有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和高水平的发展。     学校现设22个学院(部),65个研究院所,66个本科专业  ,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8亿元,图书馆面积4.38万平方米,电子图书188万,馆藏印刷型图书201万余册。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9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1个省(市、区)。     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2个二级硕士学科,学校6个专业成功进入教育部“卓越计划” 、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获批3门国家级精品课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民法国家级精品课,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办学历史     1984年春节,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在向在烟台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汇报工作时,提出建立烟台大学的     构想。万里同志说:”可以搞一个不要铁饭碗的大学,就叫烟台大学。凡是愿学本事的就来。你们烟台需要什么系就设什么系,你们烟台把这条路子闯开了,我给你们记一功“。     1984年2月19日,在烟台市委市政府向省政府写出的报告中,提出拟定烟台大学规模为3000人,总体规划占地1500亩,1984年7月建设,1985年9月招生。     1984年3月24日,山东省政府以鲁政发(1984)31号文件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烟台大学的请示报告》。     1984年5月24日,万里同志在人民大会堂约见张承先(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何东昌(教育部长),梁步庭(山东省长),王济夫时讲到烟台大学,说“我给你们请了一个名誉校长,就是张承先同志”。     1984年6月5日,教育部以(84)教计字088号文件批准筹建烟台大学。     1984年6月27日至30日,张承先,梁步庭在烟台东山宾馆主持召开“烟台大学筹建工作会议”,会议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山东省政府,烟台市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约30余人。会上提出,“烟台大学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富有创新精神,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面向全省,全国,并对海外华侨子弟开放。应文理结合,实行教育部,山东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请教育部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支援,配备烟台大学的骨干教师,并把这所学校当成教育部抓改革的试点学校。”筹建期间,万里同志说:学校起点要高一些,快一些,不是游击队升级,而是正规军下蛋。清华,北大要长期支援。     1984年11月10日,教育部以(84)教计字219号文件“同意烟台大学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     1985年9月20日,烟台大学在烟台市政府礼堂举行开学典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烟台大学题写了校名。     1990年上半年,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六年已满,经过山东省委省政府协商,同意两校人员回京,同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定期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     1995年,学校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     1998年,学校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     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7年,学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依托培养单位。     2011年10月,烟台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试办“卓越工程师创新实验班”。     2012年9月,烟台大学法学院进入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11月,进入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在法学专业试办“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实验班”。     2015年10月,烟台大学法学院被确定为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与山东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接受了授牌仪式。     2018年12月,烟台大学喜获全国高等教育最高荣誉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标志着烟大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新高度。     2018年12月,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烟台大学专利“用甲乙酮系列混合溶剂分离丁烷与丁烯的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止2018年,学校现设22个学院(部),65个研究院所,66个本科专业 ,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截止2018年,学校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万平方米。 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9万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31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和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近6000人。     学科建设     烟台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坚持“重视基础、强化应用、推动交叉、突出特色”;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理工结合、文理渗透、适通优专”;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环境育人、以美育人、发展个性”,建立健全“学分制”、“导师制”、“首席教师制”、“双专业制”、“弹性学制”。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142个硕士招生专业(领域)。学校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建立了以国家、省政府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及校友奖学金,奖励覆盖面达40%。截至2018年1月,学校现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同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建立了奖、贷、补、助、减、免等“八位一体”完善的资助体系,保证不让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     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     工商管理、法学、中国史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海洋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药学。 民族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建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     法律、农业推广、翻译、工程、药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     省级重点学科(7个)     民商法学、理论物理、中国少数民族史、药剂学、物理化学、应用数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     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0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20人,占专任教师的48.48%。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85%。 [1]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8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5人。近30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聘请兼职院士13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成功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个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药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首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项目,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9个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35门省级精品课,5个省级教学团队。民法学等1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烟台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以卓越计划为抓手、学产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国际化创新实验区。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训中心、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法学、应用物理学、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12个)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等。     省级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1个)     法学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民法学。     省级精品课程(24门)     法理学、数据结构、工程图学、工程力学、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操作系统、中国法制史、现代物流、普通化学原理、基础生物学、基础英语、商法学、生产与质量管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工程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电路分析基础、高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10门)     民法学、法理学、刑法学、中国法制史、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外贸函电、工程图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5月,先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5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设有与韩国和美国高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2个,     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韩国和台湾地区的33所友好院校开展校际学生交流项目。作为全国首批获准接收外国留学生及可以邀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在校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设有国家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山东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和烟台大学留学生奖学金。校内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和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BEC)等考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月,学校现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1个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民族问题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1个省级研究院,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学校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10余项,其中包括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10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74项,其中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项。主持横向课题1600余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团队、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社科先进管理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截至2016年底,馆藏印刷型图书194万余册、报刊合订本26万余册,每年订阅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100余种。引进电子图书174万余种,电子期刊1.9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较为丰富的资源,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截止2018年,学校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8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38万平方米,截止到2017年底,馆藏印刷型图书201万余册、报刊合订本26.4万余册,每年订阅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100余种。引进电子图书188万余种,电子期刊1.9万种,中外文数据库近百个。     学术期刊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2002、2006年和2010年连续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7年、2009年和2011年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国家级重要文摘刊物累期转摘,并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和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四家权威检索机构的检索期刊。我刊199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学术交流     2010年,学校举办了第六届自然计算暨第七届模糊系统与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图像与信号处理暨第三届生物医学与信息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十届中国控制会议。2012年11月,学校举办了第四期民法典青年沙龙。 2012年12月,学校举办了中韩友好交流历史与东北亚前景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学校举办了第十次韩国和平研究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传统     校徽     烟台大学校徽主图案由”烟大“两字汉语拼音的首位大写字母“Y”、“D”构成。“Y”由“劲风”、“海豚”、“海浪”拼成,“D”由“海豚”、“海浪”拼成。“劲风”、“海豚”、“海浪”彰显烟大地处海滨之特色。三股“劲风”象征北大、清华、烟威人民援建烟大的历史渊源,亦象征学校的学术之风,创新之风,民主之风。“劲风”由上而下,由细到粗,寓意烟大谋高水平发展的追求。两股"海浪"象征烟大在改革和发展中诞生;“海浪”上滚寓意烟大着力营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人文环境。     图形中央是一个海豚的变形,烟大以“海豚”为吉祥物,蕴意其勇敢、自信、聪明、好客、活跃、好学、团结、力行等形象,体现了烟台大学 "守信,求实,好学,力行"的校训,寓意着烟大师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烟大精神。     海豚图案又是阿拉伯数字“1”的变形,寓意烟大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体现了“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方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宗旨。     校训     守信 求实 好学 力行     重诚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为人立身之本;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该校训强调崇尚诚信,注重实效,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以好学的精神求智,以力行的精神履践仁道。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将此作为修身的根本,持志力行,勤勉进取,以求达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诚信求实畅行天下的理想人生境界。     

快速报名